2021菏泽教师招聘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菏泽教师招聘网准备阅读资料: 2021菏泽教师招聘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供大家学习。菏泽中公教育提供教师招聘公告、报考指导、备考资料等相关信息,预祝大家备考顺利!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作为教育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师招聘笔试中一直都是一个常考考点,少则一个单选题,多则一个一个材料分析题,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关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考点。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概念: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顺序性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质变到量变的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学启示:
教师应该按照个体发展的顺序进行是教,做到循序渐进。
关键词:由……到……;从……到……
例子:1.盈科而后进;
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3.其进锐乎,其限速;
4.学不躐等;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概念:人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要矛盾。
身心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征,通常所说的年龄特征,包括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的年龄特征。
童年期的年龄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定向时期,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教学启示:
由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体现出阶段与阶段的不同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学的要求及内容方法等方面,不能够搞“一刀切”,还要注意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关键词:某某年龄段有某某特征。
例子:1.三翻六坐七滚八爬;
2.小学教育成人化;
3.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概念:一方面,人的内部统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人的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也具有不平衡性,有的方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这需要到比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适时而教,要把握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进行及时的教育。关键期是由奥利地生态学家劳仑兹最早提出的,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关键词: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例子:1.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2.说话与写字学会的时间不同;
3.狼孩;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概念:互补性体现出个体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门的相互关系。以方便是指人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或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比如,身体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往前的意志和战胜残缺的信心,身心依旧可以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强调教育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的优势,克服缺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生心互补;生生互补。
例子:1.盲人耳聪;
2.身残志坚;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性
概念:个体差异性体现在不同层次上。从群体看,表现为男女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还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学启示:
差异性强调,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毒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例子:1.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2.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3.量体裁衣;
相似辨析:
1.顺序性vs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方向性,强调整体的发展;阶段性强调某一个阶段的特点,强调部分。
2.不平衡性vs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强调速度,指同一个人;个别差异性强调差异,不同个体之间。
小试牛刀:
1.(单选题)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 )。
A.相互衔接 B.长善救失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具体表现在生理与生理的互补和生理与心理互补两方面,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故答案为B。
A选项,相互衔接,个体身心发展没有该规律,故为干扰选项。
B选项,长善救失是指要发扬学生的长处,使优秀的方面更优秀,补救学生的短处,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没有致命的短板。
C选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D选项,教学相长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综合以上,本题选择B选项。
2.(单选)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答案】B。解析:不平衡性强调:一方面,人的内部统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人的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也具有不平衡性,有的方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这需要到比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因此要抓关键期。故本题选B。
3.“关键期”的提出说明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叫不均衡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对教学启示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因此,C项正确。
更多信息欢迎访问菏泽教师招聘网